第一章

2016-12-12 09:32:24 閱讀:2235
 

緒論

    至美,是素材美,內容美、形式機能美之“至善”與“至真”的結合,其本身必是萬古長新、歷久不渝的!钪骈g使人一談到美,就能聯想到的“美的象征”的有兩種:即人體之美(存在于動物界)與花卉之美(存在于植物界);他們是宇宙間集合美的要素最健全的兩種景觀!祟愑诠珗@五世紀時由古希臘人發現了人體之美以后,在于公元后五世紀時由中國人發掘了花卉之美;兩者同是人類性靈發揮至高點時的至大體驗。然而,“花卉之美”之所以晚為人類所發現,此或因為她與人類較少關切的原因使然吧!后來賴于中國人那種超經驗感覺的悟知,才從自然深處掘得而來!

    中國人對宇宙的認知是靜觀悟得的,誠如英國學者雷特(Herbert Read)所說的:“她之接受宇宙與希臘人無異,但卻不佯作了解宇宙,也不像哥德人(Goth)之敬畏宇宙,盲目崇拜宇宙”中國人不但接受宇宙,并也設法去了解它,而其設法了解的態度,并不像希臘人單憑智慧與感覺,而是出自東方宗教所特有的一種由本性出發的自然態度。因為僅憑智慧與感覺去了解宇宙,在中國人看來是很膚淺的;當然,若單憑感官經驗去了解宇宙,勢必更落空——單憑智慧所能了解的只限于那一般物理現象之類,用科學實驗可以測得而來的知識而已;除了這些之外,宇宙間還有更多操縱這些物質的有機體,甚至于比有機體更難解釋的東西久久不能解決,而這些絕不是但就智慧可以解說得了的。若單憑智慧與感覺,人類勢將成為其無血色的機械,失去了人性,陷入牛角尖般的困境兒 無以自拔。因之東方思想常建立在因與緣之間,這種近與“真知”,也就是所謂的Face Value是不假名言的,人的思想真到了此一境地,則“天地與我并生,萬物與我為一矣”。這也就是莊子書中所謂的“心齋”、“坐忘”的境界,主張出去思慮知識,使心虛而“同于大通”,此時所有的經驗為“純粹經驗”!人們不再為物質奴隸,乃為真善,乃為至美,這是中國幾千年以來,哲學家,乃至于美術家,插花藝術家所急于追求的境界。這種認知的方法,最起碼早在莊子時候,中國人已輕輕的躍過了這道“僅憑感官及智慧去了解自然”的藩籬,而視一切宇宙萬物均有其至高的靈性在。認知時,便以本性靜觀去溝通此“肉”與“靈”兩種完全不同屬性的兩極。這是中國人與西方任何民族思想上絕大不同的地方,也正是東方人成其為東方人的特質,而這,正是西方人把中國人視為神秘的原因吧!——